原文來自【Gavin的職瓣】
當你畢業多年,回憶起過去的路,了解身邊同事的經歷,你會發現兩種情況:
-
上學時做的職業規劃早已不切實際。
-
多數成為職場高層的人早期根本沒有職業規劃。
我們也聽過,有人從大學期間的興趣開始,一步步規劃學習,步入職場再次周密規劃,潛心學習,然后成就一番事業,像“雷布斯”一樣是大家崇拜的榜樣。當然像喬布斯這種,話說喬布斯自傳我是看過的,他并沒有什么職業規劃,更多是靠偏執和現實扭曲力場來驅動自己和蘋果的。
網絡上流傳的規劃故事不乏編造居多。而那些真正的大人物,背后固然有眾多復雜原因。這類經歷不在本文討論范圍內,建議去看自傳...
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,我不建議做職業規劃,因為你對職場了解甚少,而且沒有人一生注定就要做什么職位,適合你的有很多。每個方向學習的硬核知識甚至完全不同。
所以,學生更適合結合專業去挖掘興趣,根據興趣做學習規劃,臨近畢業設計前/考研前一年重點關注職場,專注就業方向,對求職做好充足的專業能力準備,例如什么樣的平臺,什么職位適合自己,曲線救國的打法,課題/畢設的選擇。
當你正式步入職場賽道,你才有必要去做職業規劃。
我們采用三點時間,順序倒推的方式,詳細聊聊規劃的流程和基本思路。
3.先確定職業規劃的終點
即你的職業欲望是什么?
也許你不清楚自己的欲望終點,那就定個高點的目標,前進一半也不錯嘛。
對于這個目標,一般有三類人,有三種工作狀態。
3.1 第一類人-成為年薪百萬的職場高級管理層 。
職業發展擺在第一位,通過打拼創造穩定富裕的生活。
前十+年犧牲很多個人生活時間,懂得堅持,壓力大且一定很累。
十+年后,決策為主,高壓工作變得順其自然,累但也能平衡生活。
3.2 第二類 人-小有成就即可,享受生活,略有拼博。
職業發展早期擺在第一位,奮斗一段時間變得略有懶惰,尋求更舒適的點,并做的更聰明,使自己更穩定。
偶爾會思考提升自己,偶爾拼搏。
3.3 第三類人-欲望不大,不失業,能有穩定收入。
跟著公司節奏走,上進心不強,適應為主。偶爾努力,因為擔心自己做的不好,被環境淘汰掉。但其實如果家里沒礦,這種心態著實不夠理智,發展中國家不是歐洲那種職場和生活姿態。
2.處于什么樣的中點,才能達到終點
2.1 為實現3.1的目標,畢業的三到五年期間的這個中點非標關鍵,是評估自己潛力的時期。在本職崗位上,無論你做什么職責內容,一定要得到同事和領導的認可。
越是在大企業,越要縮短這個時間,因為橫向競爭,空降管理層的情況時有發生。稍有錯過,機不再來。
2.2 針對3.2的目標,可以粗略的把中點的3到5年變成5-10年。
2.3 針對3.3的目標。建議你的職業中點控制在10年左右期間,在部門的工作能力不必很突出,但一定經驗豐富,既能得到新人尊重,也能得到領導滿意認可。
為什么以上提到的中點都是職業初期,年齡才剛剛30左右呢?
1.起點已定,規劃好前往中點要提升的能力
1.1 起點很重要,更換起點,起碼浪費一年以上,甚至三年。
對于高目標規劃的你,可不能隨便找份看起來不錯的工作,就認為在此基礎上努力就能實現中點和終點了。
而現實中,無論是考研還是自學跨崗的能力儲備都是必須的。
像雷軍那種學霸是最好的例子。
看準一個行業,找到這個行業最具發展潛力的幾個職位方向,并為之提前做知識儲備,可能第一份工作并未能如愿,但接下來是跳槽還是提升學歷,都尤為重要。等待公司給你機會,這種事適合3.2,3.3的人,不適合3.1。
1.2 對于2.2的中點規劃,找一個行業大公司,無論職位如何,只要堅持努力,都不會差的太遠。
考慮到行業,職場的競爭,也建議像1.1這樣的目標去規劃,后期放緩腳步去適應職場。
1.3 讀個好專業,考個雙非研究生也許就能滿足了,起點似乎不是那么重要,不用太多提前規劃。
以上,除了職位,行業的規劃,最重要的是學習方向的儲備。
相信“學到山前必有路”,早期做好學習規劃,職業機會是很廣的。
↓↓↓更多漢中好工作,點擊下方“找工作“查看!
↓↓↓更多漢中好工作,點擊下方“找工作“查看!
↓↓↓更多漢中好工作,點擊下方“找工作“查看!